对赌基金(对赌基金放一块交什么)

erjian2023-02-2736

本文目录一览:

跑团赌约折射出来的商业逻辑

        从小到大经历了10多次暑假,经验告诉我,暑假的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运动的宅男,除了偶尔的去逛逛街,攀登一下家里附近的山,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宅在家里,天气再好也很少迈出卧室。但我知道,运动确实很重要,所以有时会逼着自己抽空去打球,但是真的坚持不下来。于是,我就拉着三五好友一起去,但还是坚持不下来。很痛苦,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设计了一个“对赌基金” :我们四个约定好,每人先交100元作为跑步契约金,放入一个奖金池,使用咕咚跑步app记录数据,然后约定时间为7月19日到8月25日,里程为100公里,只要在这个期间之内完成里程数就可以把自己的钱拿回来。但是如果有人没有完成,那么他要将自己的跑步契约金用来请已经完成目标的吃饭。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四个分别跑了(139.5、100.03、124.34、120.29),全部超额完成。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都积极完成任务呢?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对赌基金”,折射出三个商业逻辑。

        第一:它用了“ 沉没成本 ”。当我们每个人掏出100元钱后,我们都付出了一笔沉没成本。如果不完成,就会想“钱都给了,不完成就等于浪费了”,这就对每次“去与不去”跑步的决策造成了正向的激励。

        第二:它用了“ 损失规避 ”。如果有个土豪朋友说:你们都别掏钱了,你们只要能完成目标,我就请你们吃饭,这有用吗?这个激励作用一定不如自己掏钱再拿回去的大。因为损失100元的心疼,远远大于得到100元的快乐。

       第三:它用了“ 激励相容 ”。如果把被请客的激励当作私立,把身体健康当做公利的话,在这套激励制度中,个人越想被请客,身体就会越好。对利益的追求和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完全激励相容。

        这也是我人生第一个暑假:没有天天无所事事。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的锻炼积极性明显高涨,热情大增,运动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img]

【原创|商业】 商业思维看世界

通常情况下会发现,很多看似不同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面是相通的,这是我们认识和建立自己知识架构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更加全面和系统了解世界的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很多知识点看作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这也是我们强调“举一反三”的类比方法的作用。就是在于我们需要具有融通的观念,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就像对于商业的概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通常会把商业和其他的知识品类进行分割对待,而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商业的逻辑来理解现实的工作生活也会有不同的全新体验。

在商业的概念中,“对赌基金”相当于指定参与者共同以金钱的形式来实现某种行为目的的形式。

运用商业逻辑打造自己的学习和提升自己上面,就像对于商业讲到的“产品”这一概念,在之前我常常想在业务上最重要的就是和客户搞好关系和应酬,但现在我知道了最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产品。

同样,运用到个人的身上也是如此,并不在于获得很多花拳绣腿的技能,而是能够沉下心来精心打造自己因此之前在业余时间会更多地出去娱乐,现在只要有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读书学习。

这个观点放在“红利理论”也同样适用,只有在把自己自身这个产品建设好,才能够更好地借势而为,并且做到可持续和迅速增长,而那些看似很花哨的东西,往往无法长久。

因此,进一步地让自己更加沉稳地对待自我和身边的各种诱惑。包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适应性偏见”感触特别深。

在读书或者随便平时注意观察人们之间的对话,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各自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在争执,而且乍听上去都各有道理。

但是,你细心就会发现,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是认知偏见中的以偏概全、眼见为实或者先入为主的陷阱中。

从这里让我更加慎重地看待别人的观点,自己更加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观点,从而建立起自我的认知系统。

我想大的逻辑都是相通的,而无论在商业的运用还是个人成长的运用上都是如此,所谓的商业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所以每个个体也就是商业的一部分,把自己当做一款产品打造也是蛮有趣的体验。

在商业上,由于各种各样的管理成本的问题,类似于海底捞等商家常使用“雇佣客户”的方法,也就是通过让客户参与到监督上菜速度,以及菜品的质量安全,从而实现对自身的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身边看到很多商业的现象。在商场购物过程中,往往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比如同款不同配置的电脑有3999、4999、5999,同款不同型号的手机也分999、1999、2999。

放在以前可能不会太在意,但现在立刻就会意识到这是商家在利用“价格锚点”的理论,其实主要是为了销售他们中间那款产品,其他两款只不过是在起到比较的锚定作用。

通常这个时候可以可以选择反向的策略,在那面比来比去让销售给我进一步详细地介绍,再不行我们坐下喝口茶继续聊。

到了最后,我来一句还是感觉太贵了再看看,正打算转身就走的时候,对方叫住了我说看你也是真心的,那这样吧,再给你优惠200。

这个其实我之前在网店有看过信息,掌握了很多相关产品信息及比价,因此在“信息对称”理论方面也不会被占太多便宜。

而我恰恰是利用了增加对方的“沉没成本”,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为了免于“损失规避”,因此最后在双方能够接受的价格上达成交易。

所以说,用商业的眼光看待商业的世界,会惊奇地发现到处都是套路,而商业的逻辑就是为了让自己走更少的坑。

企业在发现过程中,通常会过度依赖于自身的发展的经验,并以此作为企业下一步或者更远的发展目标和方式。

“狩猎式经营”,顾名思义就是野蛮生长的概念,通过不确定性的方式去获取快速的发展,从而建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而“农耕式经营”,对应的就是精耕细作,追求稳定的发展和缓慢的增长,以此建立自己固定的市场和资源。

但是,没有永远适用的方法,只有因地制宜的策略。我们就是要从大的市场环境的“势”和“道”,来合理地匹配相应的具体实施的“术”。

如果不分市场处于爆发阶段还是成熟阶段,通常会错误地在前者过程使用农耕经营去深耕细作,从而错失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和机会。

而如果在后者过程中,去使用狩猎式经营,也很有可能是不断地到处碰壁。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看清楚市场的趋势和规律,然后在过程中不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方法,从而才可以利于不败之地。反而是那些学了几招技巧,就寄希望于可以占据市场的想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听过在美国的互联网模式,在价格方面基本上了零售店下差无几,甚至如果在另外一家店或者网上发现有比自己买的还便宜的,就可以在七天之内申请退差额。

之所以美国这种商业模式可以这么玩,就是基于其自身的人口、土地、效率等各方面综合原因,我们可想而知如果中国也这么搞,那么实体店立马要死掉一大批,不要说赚得利润了,光是居高不下的租金就让其难以经营下去。

所以,我们的知识存量多少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看有没有灵活运用的思考方式。

就像我们常说的学习死读书,考试了试题一变就蒙圈了一样。

对待错综复杂的商业世界,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学得了几招就可以走遍天下的话是很困难的。

就像坐拥十八班武艺,如果不懂得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各种要素,不会“看情况”的认知模式,那么也只会是一堆没有用的工具而已。

【五商】所有现象背后都有商业逻辑

【对赌基金】

对赌基金的4个兵器:

1)沉没成本;

2)损失规避;

3)适应性偏见;

4)激励相容。

社群学习押金

“007不写就出局”就是这样一个社群,进群时交的押金就是沉没成本,不写钱就没了,利用你的损失规避心理,让你坚持写作;在这里的都是一群爱写作,并坚持写作的人,在社群里时间久了,你就会产生适应性偏见,慢慢会适应7天写一篇这样的规律,有许多伙伴还是日更的【适应性偏见,就是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的强大行为心理】。社群里的小伙伴各个都是喜欢鼓励他人的人,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社群里会有很多人扶着你走,这就是激励相容。

每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了解越多,眼中的世界越清晰,越能高效应对身边的人和事。

【雇佣客户】

先给客户一个预设的奖励、工具,帮你管理员工,提升服务水平。

1)酒店服务:通过小费提升服务水平;

2)专车APP:打分点评让服务更好;

管理成本 交易成本,将事情交给市场,而非自己做。想办法雇佣客户帮你管理员工,提升服务水平。

【狩猎式经营】市场足够大,竞争对手不够多,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常用策略;

【农耕式经营】市场格局稳定、竞争对手林立时,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常用策略(先分地、再分钱、再分权)。

其3个兵器:

1)单客经济;

2)销售激励;

3)合伙人制度。

当市场从爆发走向成熟,企业也该从狩猎式走向农耕式经营。通过单客经济、奖金制销售激励、合伙人制度,可有效激励员工。

1、物流:

所有的销售,最终都是三流的万千组合。与中国的不同在于:居住密集度,劳动力价格,带来1km的物流价格不同。

2、地产:

【流量之河】租金、线下零售业的流量成本;电商无。

3、人口:

【价量之称】、【边际成本】=0,人口越多,互联网效应越明显。

4、效率:

【倍率之刀】,【干掉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影响商业的底层逻辑。】

商业不是目的,商业是手段,用商业手段,高效地帮助更多人。

商业不但可以让你更富有,更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061|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作者 刘润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运动的宅男。除了偶尔去去南极、去去北极,攀登一下乞力马扎罗。在国内,我基本宅在家里,出差也很少出酒店。但是我知道,运动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我逼着自己有空就去打球。但真是坚持不下来。于是,我就拉了三五好友一起去。但还是坚持不下来。很痛苦,这可怎么办呢?

还好,我们是研究商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不是都有商业逻辑吗?我们可以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啊。

商业的武器库一打开,里面琳琅满目。用什么兵器呢?

就用第2期讲的“沉没成本”,第4期讲的“损失规避”,第17期讲的“适应性偏见”,和第24期讲的“激励相容”吧。挑出这4件兵器,于是,我设计了一只“对赌基金”。

我和5、6个朋友约定好,每人先交1000元钱,放入一个奖金池。然后大家每周六都去练球,只要去了,就可以从“对赌基金”里领取100元的“签到奖金”。这个规则很简单。理论上,只要每个人坚持每次去,10次之后,大家都会把自己的钱拿回来。但是呢,如果有一次,只要有一个人没去,一直去的人,超过10次之后,就可以拿别人的钱了。

2013年,我设计了这套运动对赌逻辑后,就想,这套随便设计出来的逻辑,有没有可能用在真正的商业项目里呢?于是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周围一些做运动的创业者。他们也开始把这个逻辑,用在自己的产品里。

后来,我关注到微信里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的玩法,叫做“不跑就出局”。

它的规则也很有趣:

第一,在“不跑就出局”的微信平台,加入或创建一个跑班,每人拿出一笔钱作为跑步契约金;

第二,使用跑步App记录跑步数据,依据班级要求完成作业,提交至“不跑就出局”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完成打卡;

第三,少跑几天则扣除几天的契约金,纳入跑班奖金池;

第四,一周结束后,每人剩余契约金全部归还,成功坚持下来的跑友平分跑班奖金池。

是不是和我一年前设计的“对赌基金”有点像?

这个活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截止2016年7月,参加“不跑就出局”跑步计划的,已经近10万人。这个计划的创始人因此拿到联想乐基金200万元投资。俞敏洪的洪泰加速器也跟投了100万元。

“运动对赌”不是“举个例子”,而是一件真事。这个规则得到我的朋友们的一致赞同。大家纷纷掏钱,我们真的实行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大家去锻炼的积极性明显增加。我们的热情大增,运动也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所以,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你熟读兵法,就会举手投足皆兵法。

本文链接:http://www.sourcelamp.com/huangjin/47956.html 转载需授权!

对赌基金

上一篇:中海油基金(中海油基金会理事长)

下一篇:南宁联汇基金(南宁联汇基金公司地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